2023年4月29日 星期六

病氣致痛說

病氣致痛說

#本篇跟黃帝內經有不同的觀點大家姑妄聽之
#裡面的觀念很重要 
#懂了以後才能夠處理真正的處理氣

病氣一直是個讓人困惑的存在,究竟有沒有病氣這種東西呢? 答案是有的,而且一直存在著

病氣是什麼,如何形成
氣血循環是我們身體的兩大循環,運送著營養物質給全身使用,缺一不可,血運送著有形的營養,氣運送無形的營養滋養著全身,也就是營氣,營氣由先天之氣腎經、後天之氣脾經,與空氣中的靈氣(清氣,上清下濁,故謂清氣,實則為有著無形能量的靈氣),三股能量在肺部匯集後形成衛氣與營氣,衛氣勇猛衝動,類似白血球一樣著由白天由眼睛處噴發出來保衛全身,夜晚則收回五臟,而營氣則由肺經出發後滋養著全身各處。

營氣使用完的代謝廢物我們姑且先稱之為病氣吧,因為其真的會讓人生病,以下詳述,就像含氧血跟缺氧血的機制一樣,氧氣用完變成二氧化碳後身體會有偵測器:
Chemoreceptors 化學感受器。在三處有化學感受器可偵測血液中的氧及二氧化碳(主要) 的分壓,以調節呼吸:
1. 頸內動脈、頸外動脈分叉處有 carotid body(頸動脈體)2. aortic body(主動脈體)3. surface of medulla(髓質表面)
而營氣用完後也有類似的反應,營氣的代謝廢物(以下稱病氣),會由身體的自由神經末梢(free nerve ending)接收,
依病氣的濃度,一點點會有癢的感覺,中度濃度會痠,高度濃度會痛,若是很高濃度的地方,病人壓下去應該會痛的跳起來,或者是隨著氣流的頻率會一下一下的抽痛,更嚴重時因為氣的穿透性及固攝作用會使得鄰近區域緊繃起來。
身體會有痠痛的感覺是因為病氣在阻塞的地方聚集過高濃度所致,所謂”不通則痛”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,身體可能因為內因性情緒而鬱結,外因性六邪:風寒暑濕火燥,不內外因:跌打損傷、蚊蟲咬傷等等而導致氣的阻塞,阻塞的地方會造成病氣的濃度提高,例如我們頻繁的重複一樣的動作,同樣的肌肉在出力,出力久了就會累積很多病氣,而病氣的流動是緩慢的,再則如果有硬塊的地方氣就更難過去,於是就越來越痠痛。
身體如果有形成氣結點會造成病氣的累積,累積到一定的濃度就會發作,平常會在太累會是使用過度的時候發作,但是只要氣結點沒有解開,它幾乎是跟定一輩子的,所謂"活到老跟到老",氣結處從發生到發作的時間大約20年,但是由於大家對於氣生理現象的不瞭解,於是就一直拖,虛度20年直到濃度高到發病為止。

痠痛就是病氣太濃
只要有痠的感覺就是病氣濃度太高,例如眼睛痠痛,就是營氣使用過度,導致病氣濃度過高,造成了痠痛,它是一個警告訊號,告訴人們應該做讓病氣降低濃度的動作,做法有休息、按摩、熱敷、冰敷、點眼藥水,
平時氣的流動就像小水溝的水慢慢流而已,休息讓營氣慢慢補充進來,病氣緩緩流走眼睛就不在痠痛了,如果繼續使用那麼供給視網膜的肝經就會使用過度而爆肝,手三陽的營氣供應不足,導致營氣無法實行氣化作用,,血液無法氣化成津液,於是就乾眼症了,而有些人足三陽也塞住的話導致眼睛留下來的氣太多,氣化作用太強,於是就成了溢淚症。
按摩方面通常一般會教導按摩眼睛旁邊的穴道,如果更精確的話,我們應該找出進出的氣塞在哪裡,從而將其解開,如果把眼睛比喻成一個小池塘的話,它有三條進水水道,就是手三陽:大腸、三焦、小腸,出水也有三條,就是足三陽,對應手三陽分別是胃經、膽經、膀胱經,池塘底還有一道泉水就是肝經,進出水道都要保持暢通,才能永保水池的潔淨。
熱敷可以加速氣流的流動,可以較快速的移除病氣,冰敷會阻斷感覺,可是同時也會讓氣停滯,除非很痛否則不建議冰敷,點眼藥水也是一樣都只是緩解而已無長久功效。

痠痛是流動的
因為痠痛是病氣產生的,而氣是流體,於是病氣會沿著經絡流動,如果某一點經過治療而散開,而病氣沿著經絡流動,有時會卡在下一個塞住的點,繼續造成下一個塞住的點更痠痛,應該很多治療師都有這類的經驗,病人會說他的痛會跑、會移動,就是這樣的原因。痠痛會轉移的現象還有一種叫做「氣沖病灶」,說是練功或是治療時,氣都會往病灶沖過去集中在一起,可是這種說法不符合氣的特性,應該是打通了一個氣塞住的點以後,氣在身上循環的量有時會大增,如果其他經絡塞住的點接收了大量的病氣,於是就立即造成其他點痠痛的現象。當氣被大量打通時身體經絡會有大量的氣在循環,身體會有發熱輕快的感覺,如果病氣釋放太大量,再來就是要由肺部來負責消化病氣,消化的時候身體會有劇烈運動完後那種的倦怠感,大約一天,消化完就好了。

病氣的穿透性
氣除了水或是高能量密度的寶石外,它是很容易穿透各項物品,平時病人的周圍就會釋放病氣,如果施予治療、按摩則會釋放大量病氣,病氣的形成是由於營氣的代謝廢物,如果我們哪一條經絡塞得更嚴重,那一條經絡累績的病氣將充滿了那一條經絡的負能量,如果有人在旁邊則一定會受到沾染,「風水」是描述氣的特性,所謂氣乘風則散,界水則止,氣碰到水有部分被水擋掉,有部分則被水吸收,而站在病人旁邊的人,會吸收大量病人釋放的病氣,根據哪一股經絡的負能量較多,就會影響到該治療人員,例如治療心臟的醫療人員,長久都會接觸的心經心包經的大量負能量,剛開始或年輕時身上正氣夠多還可抵擋,年老氣虛時症狀就會上來了,所以我們常聽說哪一類的專科醫生,就因為那一類的疾病而走。所以身上要不是正氣很多的話,建議醫療人員還是配戴一些可以阻擋病氣的寶石吧,例如便宜的要命的黑曜石。

出痧
出痧的紅色是病氣與皮膚的結合,因為皮膚被刮動時氣會脫落,病氣碰到皮膚會依照濃度而或紅或黑,其實只要讓氣有流動,出痧通常一小時內就散了,變成粉紅色的皮膚。大家沒看過這樣的現象,是因為從古早以來都沒有人是把氣處理到通暢的地步。

病氣的實質化
太濃的病氣會有實質化的現象,平常我們壓氣結點引起的刺痛,其實那是病氣在刺人,實質化的氣有時會像針刺,有時會像刀割,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刺激氣結點時氣在大量的噴發所致,針刺的感覺不僅病人會有感覺,較敏感的治療人員也可以感覺得到,不過因為大家都不是專門在處理病氣,應該也很難做到病氣大量噴發的地步。

痠痛處理與經絡
處理病氣才可以真正的治療病人,達到治本的目的,處理的方式有1.令其通暢 2.釋放病氣 3.阻斷病氣
1.令其通暢
氣在經絡上流動,它是循環周流不息的,高級的處理氣的手法應該要能注意到氣的流通性,要能找到塞住的點而將其解開,其效果會比在一些相關的穴道按摩針刺還有效,畢竟,經絡是循環的,要讓其全身的氣可以自由自在的遊走才是針道理。
有些喜歡運動後大量的灌冰水,冰水對於氣的運行非常不好,在身體火熱時灌冰水會有全身寒凝的現象,也就是全身經絡都卡住了,氣流不通,身體會有一種說不上來煩躁不適的感覺,身上充滿了病氣,全身隨便一刮都是深深的出痧,這時就一定要讓其氣全身要暢通,沒讓其暢通讓肺部把病氣消化掉是無法解決問題的。

2.釋放病氣
有病氣的地方就會痠痛,釋放病氣的手法很多種徒手治療、針刺、刮痧、推拿按摩、拔罐等等都可以讓氣洩出來,但是如果要讓氣大量的洩出就要借助儀器例如超音波、震波等等。

3.阻斷病氣
阻斷病氣其實是一個下下之策,並沒有長久的效果,只是非常疼痛時的緩兵之計,例如止痛針、電療、類固醇,非常不建議打類固醇,因為他會非常有效的阻斷氣,包刮營氣與病氣,打下去可以快速的止痛,但是也讓營氣進不去,於是那個區域會發生快速退化的現象,例如肌腱脆化斷裂。

4.拉筋

5運動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