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6月4日 星期日

氣的生理作用

# 氣的生理作用 
 氣的生理現象
只要我們有呼吸便無時無刻的影響、控制著我們的身體,舉個例子,最常見的肩頸痠痛,就是氣太多的緣故,為什麼會氣太多,有時候是塞住了,氣回流不了,有時候是動作過度,產生的廢氣無法及時宣洩回流,無法回流的廢氣一直累積,濃度越來越高,於是就從酸到痛,氣的固攝作用導致含水量多的東西一直被抓住,含水量高的物質有體液、血液、軟組織、肌肉,於是大家都硬梆梆的團結在一起。

而氣太多也會造成溫煦作用太過強烈,於是熱熱痛痛的一大塊硬梆梆的肌肉就形成了。如果這時候施予體外震波治療,因為震波可以深層的、大量的把廢氣移除,於是很多人會發現只是打個體外震波,肩頸痠痛的現象就立刻改善。
 所以我們很多的身體上的現象都是因為氣的生理作用而產生,
氣有五大作用:推動、溫煦、氣化、固攝、防禦作用,
 推動:氣是能源,驅動著我們的器官運行
 溫煦:氣有無形的熱量,可以溫暖我們的身體四肢。 
 氣化:氣像個催化劑,可以讓血液與津液互相轉變。
 固攝:氣會抓住水,從而抓住含水量多的東西,例如血液、軟組織、肌肉等,適當的氣,可以固定住血水。
 防禦:防禦作用主要是衛氣,它會包裹一層的氣在我們身體外面。
 功能可以看簡圖。 我們了解到了氣的基本物理現象以後,根據氣的流動及各經絡的特性,我們就可以來判斷會發生怎樣的狀況,
 按圖索驥,看圖說話 舉個實例來說,我們可以看肝經的3D立體圖來研究,以肝經為例,

肝經顧名思義就是這條經絡會經過肝臟,臟者藏也,也就是氣是藏在內臟中,心肝脾肺腎是氣的家,在怎麼藏氣是都藏不滿的,故曰「實而不能滿」,五藏,指心藏神,肺藏魄,肝藏魂,脾藏意,肾藏志,三魂就是藏在肝臟裡面,所以肝經的氣要是回不了家,肝氣虛了,於是就魂不守舍,睡覺時會多夢或是失眠,尤其是在肝經運行的時間,半夜一點到三點,因為肝氣不足雖然身體很疲憊,但是就是睡不著。 肝經除了到肝臟之後承接肺經外,還有兩條很重要的分支,一條到生殖器官,一條到眼球,到子宮及眼球的氣不足就會使得推動、溫煦、固攝作用不足,在子宮沒有了推動作用,就會使得MC少來,或是不來,因為它沒有能源來完成它該做的事,更嚴重的結果就是不孕症了,溫煦作用少了就是人們常說的宮寒,沒有熱量來供應子宮所以就寒冷了,固攝作用不足,會導致無法抓住血水,導致容易血崩。眼球也是一樣的道理,推動作用少了,視力開始模糊,我們常講的「膀胱無力」或是「腦神經衰弱」都是在講氣虛了,推動作用不足的現象。固攝作用不足抓住血水於是就有血絲或是血塊。

 不通在哪裡? 
 俗話說「不通則痛」,但是實際上是大家很難抓到不通的點,因為氣是無形的,不可捉摸,所以從古到今經絡上不通的點大家都是用猜的,差別在有的人學理夠經驗豐富所以猜得準,現今的治療方式大致上都是這樣,針灸、刮痧 、拔罐、按摩、拍打都是。
古代有名的神醫都有些特異功能,例如扁鵲可以望氣,一看就知道你五臟六腑的顏色,進而推論出什麼疾病,所謂望而知之謂之神也。再如李時珍的內觀功夫,在服用哪些藥草後可以用內觀的方式,知道所吃的藥草是歸何經絡。其實還有一種觀察氣的方式叫做「外感」,在經絡中流動的氣是可以由受訓過經絡敏感型的人感覺出來,經由手在經絡上方約五公分的移動偵測,就可以了解到氣的通暢與否,這樣就可以真正找到不通的點,進而將其打通。 

 肝經不通的點常在哪裡? 
 我們常因跌打損傷或是重複的動作而使身體產生硬塊,氣喜歡走在鬆軟的地方,有硬塊就過不去,於是氣就聚集在一個點上,就是氣結點,氣結點形成後氣就會過不去,於是一端氣多一端氣少,這就是虛實的現象,現今虛實的處理方式還是停留在「調虛實」,實則瀉之虛則補之,以肝經為例,臨床上最常塞住的點是在腹股溝,很多是爬山、爬樓梯、久站而引起,重複高抬腿的動作導致髂腰肌使用過度,形成了硬塊、氣結,在那附近有肝經跟脾經經過,於是兩條經絡都塞住了,肝經的氣從太衝出來後經過三陰交後沿著大腿內側到腹股溝,這一段之前都是塞住了,於是氣就太多,造成大腿內側都是實症,在走一段時間後氣累積後常常就會覺得大腿內側是脹熱痛,而腹股溝後是虛症,於是肝、子宮、眼球都沒什麼氣,沒氣就沒有能源推動,於是就功能不佳甚至開始崩壞,失眠、不孕、視力模糊就形成了。 

 傳統的處理手法是「實則瀉之,虛則補助之」,大腿內側大家就戳戳打打,內臟的部分則是服用歸到肝經氣的藥,於是症狀就短暫改善了,但是這樣是真正的改善嗎,常見的是…塞住的點都沒人管,一直晾在那邊,等到藥效過後有虛有實的狀況就又發作了,真正的解法是要將塞住的點打開,打開後虛實就相通了,也就不須要調虛實了,所以治療上的重點是要在「不可不通」才是真的有效。